沪漂买房记:在上海买一套房子真的很难吗?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题:
过去五年我的亲身经历——从“想都不敢想”到买下魔都核心地带第一梯队学区房。我最大的感受是:买房不仅是出钱那么简单,更是对自己人生,包括职业、婚姻、原生家庭资产的全盘统筹规划。
我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原因只有一个——不希望那些还没有开始奋斗的年轻人从一开始就丧失了来上海这座充满可能性的城市打拼的信心。
我们生在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在时代的洪流里,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可我们能够改变自己。
01
毕业即拿到上海户口+2w起薪
2015年夏天,我来到上海实习,那时我已经拿到魔都Top2高校的推免录取。我借住在亲戚租来的房子里,同时在一家外企法务实习。那套出租屋离交大地铁站不过300米,是一套一室一厅的老公房,收拾得干净温馨。当时那套房的租金是3000元,而我拿着每天100元的实习工资,下班后就和室友一起买菜做饭,周末就约朋友出去social,每个月算下来吃饭花销也不过1000多。当时我开心地觉得,哪怕每个月3000块钱,也能在上海活下来,并且获得有滋有味。
研究生两年,我陆续在外企法务、精品所、红圈所实习,几乎没有停下。随着实习履历的刷新给自己不断增值,我最终在毕业前的暑假拿到了一家著名律所的summer internship,并在暑期结束后的两个月顺利拿到return offer。
然而2015年到2017年,我在上海读书两年里,眼看着房价翻了一倍不止。到我毕业租房时,在市区租一室一厅的房子至少要6000-7000元;但同时我也是幸运的一小撮——也就是我快毕业的那一年,赶上了律所的集体涨薪潮,红圈所外所大幅涨薪,于是我一毕业就拿到了2w+的起薪。
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以我本科211大学的学历直接来上海打拼,一是没法直接落户,二是很大可能只能拿到师徒制中档律所几千块的起薪,沪漂的头几年必然是漫长且煎熬的。所以,我建议那些还在读书的年轻人,想在上海立足买房轻松些的话,把努力的劲头放在前面,刷一刷自己的学历和简历,这样毕业后的起点就会比同龄人高很多。
02
找到一个与你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的partner
如果单单靠我自己,即使每个月现金流看上去还不错,但要买得起上海动辄几百万的房,还是得不吃不喝好几十年。而且魔都之所谓魔都,刚毕业的女生很容易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迷失在自己越来越膨胀的欲望中,把每个月的到手工资都献给了花呗……
(配图《三十而已》,剧中王漫妮是“精致穷”的代表)
可是我明白,要在上海长远立足,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建立在磐石之上。那些徒有其表的化妆品、衣服、包包,都是给外人看的海市蜃楼。用《穷爸爸与富爸爸》里的观点:“奢侈品应当是投资成功后给自己的奖励”,而我现在还不配拥有这些。
我从毕业后拿正式工资的第一个月就开始攒钱,一开始我给自己定下了每个月至少1w的攒钱目标。那时候我也恋爱了,从约会开始,靠对象吃饭买单的日子我只过了不到一个月。我们一确定恋爱关系,我本着对未来负责的态度,觉得男朋友的钱也是我们未来家庭的钱,不能随意挥霍,于是我们两开始有消费克制地约会。在保证每个月攒钱额度的同时,我们一起去了国内国外很多地方旅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一年后,我们结婚了。
婚礼甚至舍不得在上海办,因为我们权衡了一下,在上海办至少要几十w,而对我们两来说,这都是我们一点一滴攒下来的积蓄,是我们在上海立足的启动资金,比起如烟花般璀璨却又很快谢幕的婚礼,我们宁可把这些钱作为买房的首付。于是,我们在各自老家办了简单的仪式,回上海后请挚友单独吃饭,就算是完成了我们两的婚礼。
婚后,我们的攒钱目标变成了每个月2.5w,以这样的速度,再加上老家婚礼收的一部分份子钱,很快我们两自己就有了几十w的积蓄。
03
说服原生家庭为你投资,六个钱包拧成一条心
我和我老公家的理财模式差异很大,我家是有钱就存银行,而他们家是有钱就投资房产。于是一开始的状况是,我们家的钱存在定期里取不出来,他们家的钱固定在房子里,房子没卖掉也拿不出来。总之婚前就是一盘散沙,谁也不知道对方家里到底能拿出多少钱……
结婚前后,我们分别和家长们沟通,告诉他们我们首套房是刚需中的刚需,为了将来孩子读书是一定要买的,而且我们的首房首贷资格非常珍贵,错过了下一套再换就要白白付出很多税费和中介费,所以我们的首套房一定要把能筹到的首付都筹足。于是他家率先开始卖房子,优化家庭资产结构;我们家则说好了一个定期理财到期的时间点,到期可以一次性把钱取出来,用于支持我们买房。有了两边家庭的支持加上我们自己努力攒钱,大概能凑到200+w的首付资金。
04
用足首房首套的筹码,该出手时就出手
其实到了这一步,很多人可能就要开始说,200+w在上海还愁买不了房子嘛!是的,买到上海的房子不足为奇,如果你愿意每天花1个小时通勤,学区也愿意凑合,那上海环线有大把的房子可以挑。可我想和大家谈一谈的是:如何在自己努力+家庭助力的情况下,把自己能手上用的筹码用足,买到真正能住几十年的好房子,提升自己在上海发展的长远幸福感。
有了首付资金来源,我们开始有底气看房了。通过在X家几个月的网上看房+数次的实地看房,我们大概有了底:200+w作为首付的话,我们可以买650w-800w的房子。这个200w现金后面能带多少零头,会影响到我们撬动近三倍的杠杆资金。同时需要注意,税费和中介费是需要在买房时一次性缴纳的。
有了预算范围,我们开始划定自己的需求。我们的核心需求是:方便通勤+带学区;我们的可通融需求是:小区环境、实用面积等。因为小区环境不好但是位置好,可以通过借用周边公共资源来补足;实用面积稍微小一些,可以通过改造户型结构、重新装修、优化收纳来解决。
理顺思路非常重要,我和我老公周围有不少同事朋友,家庭条件完全不比我们差,但是一手好牌打得乱七八糟:要不就是买房买得很远,谋求远大新住的舒适,每天通勤一个多小时把自己累得半死;要不就是首套房没有考虑学区房,孩子出生后想换学区房,但因为首房首贷的资格已经用掉,换房变成七成首付成本太大;要不就是婚前留了心眼,把首房首贷资格用于购买自己的婚前财产,而工资流水大部分都用于还贷,结果婚后又不得不面临置换一套能满足三口之家居住需求的难题……
我们把自己的需求发给中介后,中介以徐汇某第一梯队学区为范围,带我们看了几套800w左右的房子。看的第一套我们就心动了:离我和我老公单位都在两站地铁之内,带第一梯队学区、两房、南北通透、楼层也好,完全满足了我们的核心需求。于是我们当即约房东过来谈价格。
谈价格的时候,我们了解到房东卖房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换学区房,而他们在另一个区,把孩子送来这里不方便,而且房子也不是他们一家人的名字,是祖辈继承而来,所以得卖掉才能分到钱。对他们而言,他们卖房的核心需求就是:合理的价格+快速拿到钱。这刚好与我们的准备不谋而合,于是我们以一个月内全额首付、两个半月完成全部交易流程为筹码,把总价整整谈低了50w。这对他们来说也不亏,因为看700w以上总价学区房的,大多是需要置换的家庭,置换就面临着时间的不确定性;并且我们谈交易的时间刚好是夏季,已经过了三四月份买学区房的高峰,七八月份看房的人又很少,房东的心态开始崩塌,想着价格不跌破心理底线能尽快卖掉就不错了——像我们这样爽快交易的首房首贷家庭也是买方市场的“稀缺资源”。于是,我们利用自己首房首贷的资格,厚积薄发的“六个钱包”,甚至还包括一部分和亲戚朋友借的钱,把我们手上能用的筹码都在买着首套房的时候给撬足了。
此外,上天还给了我们额外的眷顾:由于这套房是售后公房首次出售,免征增值税;而建筑面积80+平,刚好小于上海市政策规定的90平,所以我们只需要交1个点的契税。可以说,在税费这一块,我们再次把我们能沾上的政策红利也用足了。
现在房子已经装修好,准备入住了。说起买完房后的变化,我想是心态更加踏实了:我们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在自住的这套房里,让一切配置都最优化。未来十多年房价的涨跌都与我们无关,我们便可以把精力专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提升自己,培养好下一代,从此做个幸福的普通人。
曾经,我也是仗剑走天涯的人,觉得“吾心安处即吾乡”,何必为了买房成为几十年的房奴;但人生也是不断选择和博弈的旅途,沪漂买到一套自己满意的好房子,很大程度上会给自己未来几十年的长远幸福建立稳固的依靠。
我们生在最坏的时代——在我刚来上海就眼看着房价一路高歌猛进,把我打得措手不及、灰头土脸,差点以为自己一辈子也买不起房了;同时,我们也生在最好的时代——房地产最疯狂的那几年已经过去,现在上海的房价趋于平稳,甚至逐渐变成买方市场,稳住心态慢慢挑总能挑到自己满意的房子。
对我自己而言,能做的很简单。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先努力把自己变得优质,然后找到优质的人生伴侣,再加上原生家庭助力(在不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在碰到合适机遇时不要犹豫、快准狠地出手,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上做出有利于长远的决策。
而买房的成功,就是人生一次战略性的胜利。
精选评论:
闲庭西部:真的是太厉害了,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很多时候真心认准去做一件事情,早晚都能做成的。像楼主学习,受益匪浅。
冰淇淋的滋味:思路清晰,关键partner也能达成一致,一起为小家庭规划未来共同努力奋斗?能说服双方父母也是不容易的!
糖方:lz刚刚毕业就有很成熟的人生观,而且执行力也很强。挺厉害的。再过7,8年不要你们就有积蓄买或者是换下一套更好的房子。攒钱很快的。
吃喝玩乐是一种幸福,研究家居享受宁静生活是另外一种不逊的幸福。
华华小可爱:楼主回答质量很高,核心点在于如何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自己的目标,包括但不限于父母支持,学历和学校光环带来的实习资源和工作机会,政策。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侧重的舍弃不太重要的需求,做出决策。结论是,这种思维方式指导人生,那下半辈子大概率不会差到哪里去,这才是这篇回答最有价值的地方。
黄小刀:我觉得楼主写的才是正确的买房方式,而且我身边大部分小夫妻都是这样入手的,当然我也见过还没毕业父母就在市中心买了个千万豪宅给女儿的,这种情况对于我们这种老百姓没有参考价值。
夏天不太热:是这么个道理,答主写的很真实。无论清北还是复交,仅靠一对年轻人自己的力量五年内买中环内环学区房的少之又少。名校热门高薪专业的毕业生,夫妻双方的月度/年度现金流还起三万左右的房贷来问题不大,难得是如何搞定200-300的首付,尤其是来自落后小城市名校毕业生,这在目前的互联网码农里很常见,收入不菲但家庭几乎拿不出任何帮助,工作压力还大,很容易陷入严重的焦虑中。
小即是大:总体还是比较赞同贴主,不过大家也没必要攀比或者失落,开心平淡点过好日子就行;老实说不看好楼市,等楼市缺少新一代韭菜横盘时候大家就知道了;建议大家量力而为,如果要家庭团结,倒是建议上车,巨大的还款压力也是家庭团结的主力;确实也能催人奋进,很多时候不博一把这辈子都不知道自己还能这么厉害。 但是大家不要再期望楼市造福神话了,这个时候已经缓缓远去了,大家重点考虑住的好,压力适度是最合适的。
李投桃:佩服答主,有目标有步骤,够理性。求仁得仁,夫复何求。
Hi~新朋友,记得点蓝字关注我们哟
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点击“赞赏”、“转发”或“在看”,谢谢!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沪漂购房记